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,到本世纪初,30多年,亲历了国营商店的兴盛与消失
童年的一支铅笔,一个油粑粑,到成年后婚房里的彩电,都来自国营商店
国营商店是我无法绕过的存在
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,为了拉通五一东路,路两厢除1971年开业的韶山路百货大楼,上世纪80年代,友谊华侨公司、长岛饭店、芙蓉宾馆、晓园百货大楼等国营商店在五一东路相继开业
五一东路袁家岭很快成了长沙新的商业次中心
1983年,东塘百货大楼落户东塘,稍后的友谊商城也在东塘开拓自己的商业版图,东塘商圈日渐成熟繁华
因为长沙地盘、人口、消费能力有限,而长沙百货大楼却发展迅猛,所以上世纪90年代终于爆发了商业五虎闹长沙的大戏
当时的商业猛虎是中山路百货大楼、友谊华侨公司、东塘百货大楼、韶山路百货大楼和晓园百货大楼
他们在文明现代的商业理念下的竞争,既提高了长沙国营商业的整体经营水平,也大大改善了顾客的购物环境和购物体验
过去我们生活在国营商店统治的城市里,我好多朋友也是国营商店的一员,我时常听他们聊过去工作的时光
我选择了几个朋友的聊天,在最近的几期跟大家分享一下,试图拼出从前的国营商店,打捞渐行渐远的生活图景
朝阳老理发店,店子一直保留原名,连理发时顾客坐的椅子也是原来的
朝阳理发店:抓握顾客头发必须用“兰花指”我是修完湘江大桥后,几百人同时招工进入长沙服务公司的
我分配在长沙服务公司理发总店的支店:朝阳理发店
我们那时候学徒三年,首先练腕子功夫,接下来练磨刀功夫
所谓腕子功,就是双腿不“丁”不“八”,平行站立,双臂齐肩平举
右手单手握持短棍,用手腕转动短棍
以此锻炼腕力和手腕灵活性
每次练半小时,休息一下接着练
按理发操作程序,成年男士,洗吹剪,还有修面的时间,规定是半小时
八小时工作时间不间断重复训练
我很刻苦,虽然那时年纪小,知道基本功打扎实,一辈子受益
八小时下班后,回家继续练
这一练就是三个月
我们那时剃刀跟家里菜刀一样,反复使用
所以需要练习磨刀功夫
磨刀有讲究“前三后七”
所谓“前三后七”,就是磨刀时,剃刀的一面在磨刀石上往前推三下,剃刀的另一面在磨刀石上往后退七下
店内老师傅的剃刀,都是交给徒弟磨
这一磨就是三年,直到考试合格出师为止,那时就有其他徒弟帮你磨刀啦
那时经常举行技术比武
譬如刮脸修面,必须三十六刀半
剃刀贴脸游走,从左边脸颊开始,到最后半刀在鼻梁收刀,总共三十六刀半
所谓半刀,不过是耍帅,剃刀游走到鼻梁,手腕一抖,潇洒收刀
我们上岗时,男员工穿白衣戴白帽,女员工穿白衣,扎白色蝴蝶结
剃头时,要挺胸微笑,必须离顾客一手臂距离
这个既是服务礼仪,也是防咸猪手
理发时,抓握顾客头发必须用“兰花指”,这是对顾客最基本的尊重
如果五个指头一把抓,那是抓贼
那时的国营理发店都准备有专门给皮肤病患者使用的理发工具,每条擦脸毛巾使用前后,要用高温蒸煮消毒,卫生防疫站定时检查
到今天,我们还是高温蒸煮毛巾,也配备皮肤病人专用理发工具,避免与健康顾客交叉感染
正是因为我们完整保留了老国企的传统,今年疫情期间,我们店是街道最早复工的理发店
王文中:男,53岁,1984年进入长沙市钟表眼镜缝纫机公司,学习眼镜定配
迄今仍坚守眼镜定配操作工位
陶啟纯:女,1977年招工进入长沙市服务公司理发总店,分配到朝阳新村理发店做学徒
2002年企业改制,迄今仍然坚守在原址原店学徒期间,遇到对手艺与处事都严厉的师父我师父为人端庄严肃,不苟言笑
那时我还小,同事和其他师傅喜欢捉弄我,有次他们鼓动我给师父剃头
那天等师父坐在理发椅子休息,我不管三七二十一,把围裙往他身上一系,就准备动手给他剪头
师父立马解开围裙,黑着脸,掉头就走
旁边围观的同事和其他师傅都偷着乐
晚上师父喊我去他家,跟我道歉,并说等我手艺到家了,自然让我在他头上动刀
从此我更加发狠练习
有个白天,老顾客黄爹爹来了,我正好做晚班,师父要他晚上来
等我晚上一到店,同事说,今天晚上有你够呛的
原来黄爹爹头发胡须比一般人又粗又硬,而且头皮长了很多疤痕,很不好剪头
一般理发店都不接待他
到店后,师父递给我一把他自制的特殊剃刀(一般购买的普通剃刀,对黄爹爹这类粗硬头发胡须根本无法可施),让我给黄爹爹剪头
我拿出平时苦练的功夫,咬牙给黄爹爹剃完
师父和黄爹爹都露出满意的笑容
转眼春节到了
大年三十那天傍晚,从外地回来的大哥喊我回家吃饭
师父说,你给你大哥剪个头
我遵命剪完后,站在一旁的师父对我说,吃完晚饭来店里,给我剪头
我强忍内心的狂喜,使劲点点头
等师父离开,立马跳起三丈高
要知道,过年,头发是最重要的
师父把过年头交给我打理,那就是认可我的技术,不但可以出师,而且达到了一定高度
要知道,那时我才学徒一年,离出师还有两年啊(说这段话时,陶啟纯一脸兴奋)
师父他不但教徒弟手艺,还教徒弟为人处世
徒弟出师前,在店里就座时,必需双腿并拢,双手放在膝盖上
有次我和一个熟悉的顾客聊天,一时得意忘形,脚踏在理发转椅上的转盘跟他聊天,不知什么时候,师父进来了
他二话不说,抬手就是一个爆栗
黄兴中路国际眼镜店
图/陈先枢国际眼镜:镜片度数都要手工打磨我是1984年参加工作,进入长沙市钟表眼镜缝纫机公司(老长沙熟悉的国际眼镜)
我们是长沙市第一批国营合同工
我进店后,不站柜台,而是在公司后面工场,从事眼镜定配工作
我们学徒两年,并没有固定的师父,店里的几位老师傅,是我们三四个学徒的共同师父
学徒的第一步是挂板,就是在工场墙壁挂近百种眼镜的规格和型号,我们要将手上的膜片迅速贴到相对应的型号上
这个基本功训练,是培养我们熟悉各种眼镜规格型号,在定配眼镜时,能不假思索地操作
我们这个工作,半个月就可以上手,但要独立操作,至少半年以上
我还记得第一次独立操作时的忐忑,生怕匡瓢
我们当年的眼镜定配,跟今天完全不一样
首先是材质不同
当年是光学玻璃镜片,是毛坯,今天是半成品的树脂镜片
当年需要在磨片机上打磨出眼镜度数、瞳距、轴距和镜片规格,今天的树脂镜片,工厂出厂时已经磨出度数
当年是纯手工,今天是机械化+拍片完成眼镜定配,操作方式和工艺流程完全不同
当年手工操作,对眼镜定配师的技术要求很高,稍一不慎,眼镜度数就会高一度或者低一度,所以对损耗率的规定是百分之六
今天随着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,工艺不断优化,规定损耗率为零
文、图/陈波【来源:潇湘晨报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
从前商店三十六刀半(师父眼镜剃刀百货大楼长沙) 紧致抗皱
(图片来自网络侵删)